☆☆☆ ☆☆☆ ☆☆☆
深海魚油為人傳頌的好處從降低三酸甘油脂、降血壓、降血脂、抗憂鬱症、預防老人痴呆到抗癌,把深海魚油說成仙丹似的,只是,深海魚油真有這麼神奇?還是網路上都只是誇大其辭?網路也謠傳著如何辨試真假魚油的幾種方法,這樣的方法真的可行嗎?
☆☆☆ ☆☆☆ ☆☆☆
魚油主要是從魚的脂肪中提煉出來、製成膠囊,依魚的種類不同、萃取的部位不同,含有不等的EPA和DHA。
◎魚油的功能
1. EPA可改善三酸甘油脂、防止血管及動脈硬化。
2. DHA是構成腦細胞的重要成分,對視覺細胞也有益處。
魚油目前已經醫學確認的功效為:降低三酸甘油脂、抑制血栓形成、降血壓、降血脂等。但市面上部分業者所宣稱調節免疫力、降低胰導素,適合糖尿病人服用、調整免疫力(針對過敏者),甚至有些業者宣稱有抗憂鬱症、老年痴呆、抗癌等功能,消費者應先持保留態度。
◎懷孕婦女適不適合食用魚油?!
至於懷孕婦女擔心魚類中含有重金屬汞,影響胎兒健康,希望藉由吃魚油來攝取EPA及DHA,消基會呼籲不建議準媽媽們食用,因為懷孕期間食用魚油的安全性尚未確立,從天然食物中攝取,較為恰當,若一定要服用,建議還是先詢問醫生;另外,消費者也毋須過度擔心魚類含重金屬汞,因為長期累積後才會對神經系統造成損害,只要適量攝取、不特定吃同一種魚類,可以將汞的含量降到最低。
◎攝取過量魚油有害!一天不超過2.5 g
老年人及心血管疾病患者較適合食用魚油,根據FDA(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)的劑量標準,單服用魚油膠囊,建議一天不超過2.5 g;由於魚油含高度不飽和脂肪酸(EPA和DHA),容易氧化,造成自由基的產生,而過多自由基除了會引起脂質代謝的異常,容易引起免疫系統的異常,亦引起動脈硬化,甚至誘發癌症,因此攝食魚油膠囊時要非常小心。
BOX:魚油和魚肝油的不同之處?
魚油係從魚的脂肪萃取,富含EPA及DHA;魚肝油則是從魚的肝臟提煉出來,含有維他命A、D,為脂溶性維他命,適量補充魚肝油對於視力、牙齒及骨骼發展應有所助益,但吃多會累積在肝臟,造成肝中毒。
◎食用注意事項
1 年輕人:應從天然水產食品來攝取EPA及DHA,不鼓勵年紀輕輕就吃健康食品。
2 對水產食品過敏者:本身可能不清楚對魚的哪一部位過敏,服用魚油時,也不會知道魚油是由什麼部位萃取出來的,所以不建議過敏者食用。
3 服用其他藥物者:正在服用阿斯匹靈、降血脂藥物及凝血功能不全者(血友病患者)也不適合食用魚油,因為阿斯匹靈等藥物與魚油都會加速血液循環,加乘效果之下,反會產生不良影響。
◎魚油保存方式
魚油食品在開蓋後容易氧化,可以冷凍或冷藏,減緩氧化的速度。
◎主管機關加強稽查遊走法律邊緣或非法商品
對於通過主管機關認證的健康食品,業者一旦宣稱療效,即屬非法,應加強取締;未通過主管機關認證的食品,應防範業者以「健康食品」、「保健食品」誤導消費者!對此,主管機關應加強審核及事後稽查,對於違法業者以食品衛生管理法第十條處以業者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款。
◎多宣導正確飲食觀念
應導正消費者飲食觀念,提供消費者正確及健康的飲食資訊,使消費者了解其所需攝取的營養,未來消費者在購買坊間健康食品時,才更清楚所需要的營養成分,不會誤信江湖術士的謠言,且不會有「多多益善」的想法!
◎業者
依據食品衛生管理法施行細則第十條解釋,「DHA非屬食品原料或食品。添加物故不得直接標示」,因為DHA不是食品原料也不是食品添加物,如果消費者發現,假使業者直接在內容物、成分或添加物的地方標示「DHA」,則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,可處3萬元以上15萬元以下罰鍰。
業者如果標示為「魚油(含DHA %)」,則此商品必須送衛生主管機關驗證。
業者若未通過主管機關認證不應以「健康食品」或「保健食品」名稱遊走法律邊緣,對消費者產生欺騙行為!
已通過認證的健康食品業者,在販售時不應宣稱療效,以免造成違法。
◎消費者
建立正確、均衡飲食習慣,配合適當運動,身體自然強壯。
沙丁魚、鯖魚、鮪魚、鮭魚等食物中富含EPA及DHA,食物中的相關成份,既省錢,吸收率又好,經濟又安全;如果素食者不能吃魚,又不想吃魚油代替,可以「紫蘇」代替。
◎若要購買健康食品,應先確認是否得到認證;合法的健康食品不得宣稱療效。
◎消費者如何選購魚油?
1 業者宣稱是由浮游海藻所萃取,但事實上應為浮游生物,不過由浮游生物所萃取出的深海魚油,相對EPA與DHA含量也較低。
2 魚油因為萃取不易,技術上也有一定的難度,並不是隨便就能萃取出來,建議消費者要選擇有品牌、有信譽的業者,並在食用前,先行閱讀包裝上的警告標示。
3 如果要購買魚油,目前衛生署食品衛生處有審核通過的魚油健康食品,可(http://functionalfood.moeaidb.gov.tw/)查詢。
4 業者為了強調魚油來自無污染的深海魚類,大多會在魚油前面加上「深海」兩字,表示絕對天然,但這是業者的促銷手法,建議消費者毋須過度迷信。
BOX:網路資訊錯誤多!
網路上流傳幾種教消費者自行實驗辨別魚油的好壞,分列如下:
謠言1:將2種欲比較的魚油膠囊剪開,個別倒入盛了相同分量水的2個碗中,再放入冷凍庫,愈晚凝結的魚油品質愈佳。
謠言2:將相同分量的魚油、沙拉油和橄欖油一起放到冷凍庫,正常的情況下,首先凝固的應該是沙拉油,再來是橄欖油,最後凝固的是魚油。若消費者所購買的魚油比其他油品早凝固,就表示它已經被添加其他油品,品質是有問題的。
更正:謠言1、2,深海魚油本身含有高度多元不飽和脂肪酸,原本就不易凍結,因此無法作為評斷標準。
謠言3:將膠囊剪開,把魚油滴到保麗龍上,濃度50%以上的頂級魚油會立即將保麗龍穿透,濃度50%以下的則不會。
更正:業者在萃取魚油過程中,會使用有機溶劑,魚油本身並不會穿透保麗龍,會穿透保麗龍的為有機溶劑,因此,若買到會穿透保麗龍的魚油,反而應該擔心,這代表魚油中的有機溶劑未被分解,長久食用會有致癌之虞。
謠言4:因為魚油為多元不飽和脂肪酸、容易氧化,吃魚油時應多補充維生素E。
更正:魚油本身容易氧化,製成膠囊時,會添加維生素E以減緩氧化,消費者不需要額外補充、也不建議消費者自行補充,因為維生素E為脂溶性,攝取過多會堆積在肝臟,造成肝臟負擔、形成脂肪肝。
留言列表